作者 沈偉富
明清之交,改朝換代,社會動蕩,人心不安。
有一天,家住嚴州雙溪(今屬淳安)的洪大順,到嚴州城辦事,在回家的路上,路過東銅官,見路邊貼著一張告示,大意是:東銅官東邊的高山上,原本是徐家的產(chǎn)業(yè),因為戰(zhàn)亂等原因,徐家已經(jīng)無人,良田山地荒蕪,實在可惜。若有人愿意上山經(jīng)營,官府可免五年的稅收??戳诉@張告示,洪大順動心了,因為老家雙溪也是個山區(qū),人多地少,家里兄弟又多,生存空間極為有限,如今有這么一個好機會,何不先上山去看一看。
洪大順沿著山溪,經(jīng)葉家,上得山去。因少有人走,山路幾近荒廢。當他滿頭大汗地上到嶺頭,環(huán)顧四周,真的如告示上所說的,當年的徐家已經(jīng)人去村空,村里到處是殘垣斷壁,村邊的田里長出了一人多高的柴草,山上更是一片荒蕪。但比起老家來,還是一個可居之地。他暗暗地下了決心,要把家遷到這里來。
回到家里,他把這種想法告訴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兄弟,得到同意后,洪大順挑著所有的家當,帶著一家大小,從淳安雙溪,來到東銅官東邊的山上。因為老家叫雙溪,洪大順就把這里叫做新溪,他自己也就成了新溪洪氏的始遷祖。
洪大順找了間舊屋,進行簡單的修整之后,把家安了下來。然后,他到村前村后走了一圈,把徐家留下的田地大致估算了一下,覺得這么多的田地,養(yǎng)活三五百人是沒問題的。
他由近及遠,開始整理田地。有水的地方種稻,沒水的地方種番薯、玉米,第一年,就喜獲豐收。這可讓山下葉家人眼紅不已,他們?nèi)蝗医杩谏仙綄な隆:榇箜樢彩遣桓适救?,他從老家乃至安徽等地,叫來堂兄弟、表兄弟,與葉家人交過幾次鋒之后,葉家人再也不敢上山尋事了,洪大順也得以安心地發(fā)展生產(chǎn)。而他其中的三個表兄弟也因此留在了山上,這三個表兄弟分別姓呂、姓汪和姓吳。直到現(xiàn)在,村里還有這三個姓。
洪大順一共生了六個兒子,分別叫嘉瑨、嘉琇、嘉瑸、嘉珍、嘉瑞和嘉珵,除第五個兒子嘉瑞遷居到壽昌杭頭(今屬大同高橋)外,其他五個兒子全在山上,所以,新溪很快就發(fā)展成一個以洪姓人為主的村落。
從風(fēng)水學(xué)上來看,新溪真的是個不錯的地方,村的西南方雙峰聳峙,山上巖壁呈金黃色,人稱金巖尖。新溪洪氏把這一景觀稱作“雙峙凌云”,為“新溪八景”之一。有詩云:
誰把金巖削作峰,雙雙突兀仰高嵩。
勢連云漢天疑近,面對扶桑日早烘。
萬里翱翔來睠矚,四山蟠居自玲瓏。
中原華岳知多少,大半都歸指掌中。
東南方向群峰回護,尤其是在早晨或傍晚,陽光斜照在每個峰尖上,霞光互映,故有和霞山之美稱。村后山崗?fù)鹑缬锡垼拭簖埳?。龍口一石峭立,那是龍珠。又因村在群峰之谷,形如燕窩,那龍嘴上的立石又被稱作“石燕棲嶺”,也是“新溪八景”之一。這樣的地形地貌,成就了新溪豐富的地下水源,所有的地下水,全從村口的石罅下涌出,形成一個天然的水井,其味甘甜,且冬暖夏涼,四時不竭,這就是“新溪八景”中的“石井清泉”:
吾廬石井三來傳,墩接鄰山活水漣。
石印苔痕殊混混,松添鶴影愈綿綿。
生成漿醴原非鑿,應(yīng)序溫涼出自然。
想是耿恭誠到此,故留后代汲甘泉。
洪大順定居新溪,成為一方之始祖。為家族興盛,香火永繼,洪大順常教育子孫們,要相互扶攜,兄要愛弟,弟要敬兄,只有上下互敬互愛,家族才能永遠興旺發(fā)達。他還把親自主持修建的宗祠定名為“敬愛堂”,把幾個兒子依次安排住在“敬愛堂”的四周,可見洪大順的良苦用心。直到現(xiàn)在,每逢過時過節(jié),全體洪氏族人都要齊聚到“敬愛堂”敬祖,然后才各自回家過節(jié)。族中誰家娶媳婦,要先把新媳婦抬到祠堂里,與新郞一起拜堂,然后回自己家。家族中有人去世了,最后一晚,也要在祠堂中停靈,第二天再從祠堂里出殯。
新溪洪氏有個非常特別的節(jié)俗,他們是農(nóng)歷九月十三過重陽節(jié)的(原因無考)。每家都要包一個大粽子(一斤糯米以上),煮熟了,放到祠堂上先敬祖,然后拿回家全家人分而食之。
也許是新溪地處高山之上的緣故,他們對炭神張七相公十分的虔敬,每年殺年豬,家家戶戶都要把殺好的整頭年豬抬到蓮花源里張七相公廟里去,祭過張七相公,然后再抬回來。從新溪到蓮花,有幾十里路,而且有一大半是山路,即使雨雪天,也在所不辭。
新溪的西邊是東銅官,東邊是蛇坑,舊時,有一條官道從村中經(jīng)過。每有過往行人走到嶺頭,在新溪村口的古樹下休息時,總要感嘆一聲,這嶺好高?。∫虼?,新溪又有了一個別名——高嶺,而且這個別名比起她的真名來,名氣要大得多,至今人們只知高嶺,而不知新溪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