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陽光溫暖地照射下來,一個拄著拐杖、拿著長柄鉗的大姐,正蹣跚地在溪頭新村垃圾分類點位來回走著。她時而拿著長柄鉗翻著面前的3個大垃圾桶,時而提醒出門扔垃圾的居民做好分類工作......這一幕讓很多人為之感動。
她叫揭云珍,是新安社區(qū)溪頭新村點位垃圾分類專管員。在大家眼中這看似簡單的垃圾分類守桶工作,對于揭大姐來說其實是有難度的,因為她是一名殘疾人,行走不方便,平時出行靠一根拐杖,即便是這樣,她依然堅守在垃圾分類工作一線。
“讓我試試,說不定能行”! 這是去年揭大姐到社區(qū)報名垃圾分類專管員時說的第一話,我現(xiàn)在還能想起她當時臉上的表情,自信而勇敢。其實社區(qū)對于揭大姐參與分類工作是有擔憂的,不僅僅是擔心她身體吃不消,更主要的是溪頭新村(西區(qū))是拆遷安置小區(qū),除了140多戶本地居民,還有將近200多戶出租戶,自2019年10月該小區(qū)啟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,分類管理工作難度大,原垃圾分類專管員堅持了一個月,就敗下陣來。在這艱難的關(guān)頭,揭大姐來報名了,就是這句話給社區(qū)吃了一顆定心丸,于是才有了文章開頭的場景。
“剛開始分錯的情況很多,那段時間,工作量相對來說很大,幾乎每個桶都要重新分揀。后來,社區(qū)加大了宣傳力度,居民也提高了垃圾分類意識?,F(xiàn)在小區(qū)居民垃圾分類情況和剛開始已經(jīng)大不相同,我的工作也輕松多了。”簡簡單單的話語,透露的是揭大姐對垃圾分類工作的肯定,更是一名殘疾人不平凡的付出。
疫情防控,垃圾分類不打烊,她依舊堅持每天勸導居民按照標準進行投放,她說,“在特殊時期,垃圾分類還是要堅持高標準,因為大家好不容不易養(yǎng)成的習慣,不能因為短暫的改變,而影響到今后的狀態(tài),我相信疫情很快就會結(jié)束,垃圾革命不能?!?。
(新安江街道)
